前行 正行 結行 | ||||||||||||
简繁转换 - 简体 | ||||||||||||
修法中,應按照“三種殊勝方法”來作: |
||||||||||||
|
||||||||||||
按:這三種殊勝方法必須被應用在任何一座的修法上,無論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手印或大圓滿。若沒有此三種殊勝的方法,修任何法都無甚裨益,甚至於完全無效。 | ||||||||||||
前行 | ||||||||||||
這是一個準備階段,我們要生起菩提心,以利益他人的純淨動機來做一件事,那麼就會使這個階段有無限的利益和效益。身、語、意之中,決定行為的優劣中,最重要的是心意。因此,當起修時,首先要轉心向內在並審查我們的發心。 |
||||||||||||
正確的思維:“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曾是我過去生中的父母,現在他們全部沈淪於苦海中。行者希望幫助他們及使他們得到安樂,卻沒有能力做到和不知如何帶給他們快樂。因此行者必須向圓覺漸進,以獲得解脫一切有情眾生離於他們的痛苦於無明之能力。” | ||||||||||||
行者的一切行為都要以此方法而做,即使是像持誦一句六字大明咒,或繞一次寺院、佛塔等,那看起來微不足道之事,亦應如此。因為 | ||||||||||||
|
||||||||||||
正行 | ||||||||||||
正行的修法部分,必須要具有對空性的完全了悟(現象的空無本質)。對初修者而言,並不容易瞭解;暫時來說,主要的重點是身、語、意,完全專心地一致的運作。例如,我們的身體做大禮拜時,若夾雜著一般閒語,而心中充滿執著與憎恨的念頭;這祇是身體的機械式禮拜,等於做早操運動無分別! | ||||||||||||
以“身”禮拜,以“語”持誦皈依祈請文,把“意”念保持專注於做這些禮拜的意義上。要記得當合掌於額前,我們是禮敬諸佛之身;當合掌於喉間,我們是禮敬諸佛之語;當合掌於心時,我們是禮敬諸佛之意。 當我們以前額、雙手、雙膝觸地時,是禮敬諸佛之身、語、意、功德和事業,同時包括自己在內的一切眾生,在我們的心中都轉化成五種智慧(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
||||||||||||
當我們說真正的修行必須是:“離於概念與執著”時,是指離於依戀、醉心、迷惑、散亂之心等等。
例如我們做了對佛菩薩之一次一萬個銀幣的廣大供養時,不應該想:“啊! 我做了如此大供養,可能做了比任何人所曾做過都還大,那對我的餘生已經足夠了。我要獲取我的善行之果並享受其結果。”一個如此小心眼的態度所作之供養,事實上是極有限和相當無用的。我們應願我們的供養能被無限的倍增,同時離於我慢心、驕慢心。 |
||||||||||||
我們以身、語、意來做正確修行,如果我們卻摻雜了執著、憎恨、傲慢…,我們的修持將不會有太多利益和功德。所以我們的心必須離開“有害”的想法,否則將會像在美味的食物中下毒般地污染了整盆美食! | ||||||||||||
結行 | ||||||||||||
將令此功德之果不斷地增長,否則一旦受用其結果後,功德便被享盡。 不論我們做了一個或一千個禮拜、供了一盞或一千盞油燈,我們都應祈願:“我為遍及虛空之一切有情眾生,特別是我曾認為是怨敵者,迴向過去、現在、未來所作的一切功德。” 當我們做此迴向時,我們應非常清楚我們現在所作的是甚麼,就好像我們正和每一個眾生攜手協力般。我們不應以為功德被一切有情眾生所分掉了,而是認為每一個眾生都得到了全部的功德。 |
||||||||||||
後記: | ||||||||||||
我們若將任何修行都輔以這三種殊勝的方法,即使不是持誦了幾十億遍心咒,或供養了大筆的錢財那般明顯的廣大行為,也將會有無量的、真實的利益。 | ||||||||||||
有四種徒勞無功之布施善行: | ||||||||||||
|
||||||||||||
參考資料: 本網頁 |
||||||||||||
> | 金剛乘 | |||||||||||
>> | 密教義理 | |||||||||||
>>> | ● | 方便道與解脫道 前行包括基本出離心、菩提心之訓練及淨障集資,求得加持之種種初步修持,如四加行、上師相應法等修持正行前的前行。 |
||||||||||
● | 佛壇八供 | |||||||||||
● | 佛壇八供亦有另一說法 | |||||||||||
● | 密宗下三部-事部 事佛十八道就是禮拜、供養、禮讚等等,即是怎麼樣與佛菩薩建立關係。由是佛與行者的關係,每天所遇到的事情,就謂之「事部瑜珈」。再者不但是事佛,還要侍奉菩薩金剛、護法。 |
|||||||||||
● | 三身曼達供 …為了要“斷除對物質”的執著,將自己所擁有財富,不僅此生所持有的,就連過去生中曾積聚的一切功德等,都全部供養給諸佛菩薩…供養的時候,心裏一定要有歡喜心來供養諸佛菩薩。 |
|||||||||||
> | 智慧寶庫 | |||||||||||
>> | 佛學淺談 | |||||||||||
>>> | ● | 四無量心 …我們要實踐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應當效法諸佛菩薩的勇猛精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必須時時刻刻抱著四無量心度眾生。 |
||||||||||
● | 六度萬行 | |||||||||||
● | 菩薩行 | |||||||||||
● | 洞察「識」 | |||||||||||
● | 轉識成智與簡單心理分析 | |||||||||||
● | 菩提心與菩薩道 …菩提心者,乃成佛道的心也…「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欲修菩薩一切行願,先當發起菩提之心」、「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孽。」 |
|||||||||||
● | 五妙供 | |||||||||||
● | 佛陀親自解說身口意三業 | |||||||||||
● | 潛意識基識 | |||||||||||
● | 轉識成智 | |||||||||||
● | 供養與施食(出生食)基識 佛陀宣佈:「今後凡我弟子,食時皆當出食施捨,否則便不是我弟子。」故佛弟子皆應施食…故供食,先供佛,次供僧,後布施異類眾生…佛陀成道後,最初受供,食畢便誦:「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這便是為施主祝願… |
|||||||||||
● | 為何學佛 | |||||||||||
● | 是否真心布施 | |||||||||||
● | 心與菩提心 …大家應留意到或發現到我們的上師都將說法、開示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我們也應將聽聞佛法的功德作出迴向。我們一定要具有這種態度,否則我們的修法和修行就算不上是真正的金剛乘、大乘法的教法。 |
|||||||||||
● | 布施螞蟻(一) | |||||||||||
● | 布施螞蟻(二) …會傷害到很多生命,遂決定寧捨生命也不傷害一個眾生。大菩薩身墮惡道,心卻未墮落。 |
|||||||||||
● | 布施螞蟻(三) 大菩薩雖然現在身為旁生,然自心沒有墮落。…願我以此善根,將來獲得如來、應供、人天導師、正等覺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滿足這些眾生,願我將來用殊勝妙法來滿足這些眾生。 |
|||||||||||
> | 智慧寶庫 | |||||||||||
>> | 小小問題 | |||||||||||
35. | 不要做一些善惡夾雜的事,善惡夾雜是怎麼樣子呢? 你造一點善事,又夾雜著一點惡事。例如口是心非,口裏說的是很好的,心裏想的是很壞的,這就是善惡夾雜… |
|||||||||||
佛教金剛乘中心(法國) http://www.vajrayana.asso.fr | ||||||||||||
> | 佛學理論 | |||||||||||
>> | ● | 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指對一切眾生發出平等的慈悲心,和懷著替他們謀求幸福的善良心。祇要修行人有了菩提心,即使祇做了一點小小的事情,對眾生都有無上的利益。 |
||||||||||
● | 三輪體空與布施 …假如我們行布施,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自己對他人之恩惠,這就是著布施之相,是屬於世間有漏的福報,這祇是福德而不是功德。布施要做到不著相,才是真正的功德。 |
|||||||||||
● | 認清學佛的動機 其實眾生皆知道學佛的目的是「解脫生死、出離煩惱、成就佛道」…對於世間的一切事物,不爭不執,再依戒定慧三學去修習,直破無明,截斷生死的根源,才能獲得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更要發大願,為一切眾生解除痛苦,願所有眾生同樣得到解脫 |
|||||||||||
● | 讓修行融入生活 | |||||||||||
● | 佛的四種智慧 | |||||||||||
● | 四無量心 | |||||||||||
> | 修持法門 | |||||||||||
>> | 學密概念須知 …未開始修持密宗的「正行」前,行者必須踏實地修持「四加行」,作為正式修持金剛乘的「前行」,即道前基礎… |
|||||||||||
> | 智慧廣場 | |||||||||||
>> | ● | 罪福報應 …生穿胸族中,布施作福生悔惜心故。 |
||||||||||
● | 眾生度佛 一切眾生因為顛倒妄想的緣故,而不能夠覺察,亦不知曉自心就是佛。 |
|||||||||||
● | 福不可享盡 …人在修行中亦是如此,覺得自己修行修得不好,才是最好最美,因為未有盡善盡美也。 因有盡,故其緣亦盡,便歸於涅槃寂靜了。故不要自滿,要多參學…修行人不要為貪戀著享福而修行,福不可享盡,享盡則無福了,須知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時刻緊記著,要種福,還要積德,作為今世晚年或未來世修行之資糧吧! |
|||||||||||
● | 平常心持咒 學佛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刻的現象上,更不要迷戀這些現象,這樣祇會把精力分散,讓我們逗留在修行路途其中一部分風光上面,浪費了寶貴人生。 |
|||||||||||
● | 佛慢 「我慢」即視“我”為一己之中心,由此所執之“我”而形成驕慢心。《成唯識論》云:「我慢者,謂踞傲恃所執我,令心高舉,故名我慢。」 慢是指輕蔑他人而自恃心高之意。 |
|||||||||||
> | 智慧廣場 | |||||||||||
>> | 佳文 | |||||||||||
>>> | ● | 你就是菩薩 不錯,世間的菩薩的確很多,甚至你也可能是菩薩! 祇要你每天持續不斷的做三事便可: 1. 皈依發心 2. 淨心練習 (修任何法皆可) 3. 迴向善願,利益眾生 |
||||||||||
● | 格局決定結局 態度決定高度 修行人更加要如此,以博大的胸襟與寬容心,去發菩提心、精進心,自利利他、度己度人。將來得到成就之後,在天界自然有無量天人圍繞、擁護! 若成就本尊,更是有自己的“曼茶羅”! |
|||||||||||
● | 小沙彌與老和尚 …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發大心、立大願;發心立願很簡單,但要恆持道心卻不容易…發大願不能驕傲,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定志願、磨練耐心、訓練毅 力,如此必定能度過難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