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次第定(下)

简繁转换 - 简体

 
九次第定,為修慧之首。行者需將此九次第定修習純熟,才能使一己之心離於
昏沈、散亂、無記之魔障,成為一純正無雜之心。由此心起各種妙觀,然後正
念、正慧、正覺等方可生起。可知九次第定的重要。九次第定如下:
 
1.初住 將心念從外境及邪見中收回,堅固專注在內觀上。(第一助緣)
2.續住 使心念繼續住在內觀上。(第二助緣)
3.回住 如果心念從內觀上失落,將它找回。(第三助緣)
4.近住 一切向外攀緣的心念已轉成內觀。(第三助緣)
5.伏住 向外攀緣的心念已被內觀所降伏。(第四助緣)
6.寂住 心念得到平和並且保持了寂靜。(第四助緣)
7.最寂住 昏沈及散亂的心念已被最寂住所降伏。(第五助緣)
8.專住 心念祇集中於一點,即集中於內觀上,一點也不遊移或產生瞬間的
中止。(第五助緣)
9.等住 心念可以沒有絲毫強制地,連續而平等地住於任何一處。(第六助
緣)
 
以上是九種心理狀態的修行次第,不管你修顯教或密宗都會經過這九種心理狀
態。有時候你在打坐時要緊 - 全心投入,有時候要鬆 - 坦然安置,有時候
你要作些善行、積聚福慧資糧及清淨孽障及心中不好的心理印痕。因為在打坐
時,你長養的是奢摩他、主要是「增長智慧」的積聚,然而當你造其他的法務
時,如修普賢七支供養以及長養布施等等,這時你造的是積聚有形的功德。如
果你祇是打坐,那麼就會造成不平衡,這會使你發生無法克服的障礙。因為缺
乏有形的功德會有可能因此而使你的微細氣擾動或產生其他障礙。
如果進行九次第定,就得用六種助緣作輔助。
1.聽聞上師的開示,沒有這個過程,行者會偏差。
2.正思維,一切思維匯歸到專注的對象上。
3.經常憶念不忘。
4.正確的認知。
5.精進。
6.習慣性修行的力量。
         
這六種助緣就是用來幫助建築清晰的靜止的工具。
心中有魔障(昏沈、散亂、無記),一切止觀不得成就。若遇妄想或昏沈多次
,應立即起坐經行、唸誦、懺悔、禮拜,然後再坐,必有惺惺(警覺)寂寂、
歷歷明明之心,方可延長修定的時間。
孔夫子教導門徒:「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
定,定而後能靜(相當於奢摩他*Samatha),靜而後能安(相當於奢摩他的寧
靜覺受),安而後能慮(相當於三摩鉢底*Samapatti),慮而後能得(相當於
三摩地Samadhi)。」
如果我們能禪修,這是十分殊勝的。雖然現代的人都很忙碌,人們可能找不到
或抽不出時間來做很多打坐,但你能做多少就算多少。
附註*
1.奢摩他 ,是止息妄念,此階段是不能思維。
2.三摩鉢底,用止力為工具以探索真理(修觀照)。
3.三摩地,是法身的能觀(主觀)和所觀(真理)完全合一之時,即佛陀所證
無上正等正覺所顯現之時。
 
密教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