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转换 - 简体

 
佛教旗是佛教的標誌,在佛教的一些節日、寺廟舉辦法會、傳統盛會期間
等,都會懸掛一種彩色旗子,這就是佛教的教旗,也是全世界佛教徒共通
的旗幟。

佛教旗 
由藍、黃、紅、白、橙五種彩色條垂直組成,五色條在旗桿一側水平地
由左至右延伸,第六條在另一側垂直地由上至下延伸。
縱橫均為藍、黃、紅、白、橙五種顏色,象徵五乘(人乘、天乘、聲聞
乘、緣覺乘、菩薩乘)佛法,進而達到各民族平等,世界和諧。旗的橫
向表示全世界都能和睦相處,縱向代表世界和平,綿延永遠,亦即橫遍
十方、豎窮三際。
佛教旗的五種顏色源出於南傳佛教,有兩種說法:
是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六種佛光,藍、黃、紅、白、橙和混合
色光(即前五種色光的結合)。
此五色為佛陀渡化天、人、畜生、餓鬼和地獄五道時所放射的光芒。
至於佛教旗中五色所代表含義有不同演譯/解釋:
1. 五色旗總共分六條,六條(六條的寬度相同)代表六度,每一種顏色代
表一度,前五條是單色,代表事相,就是藍色代表布施、黃色代表持
戒、紅色代表忍辱、白色代表精進、橙色代表禪定;最後一條是混合
色,五種顏色都有,代表般若波羅蜜。
2.

然而佛教旗中的五色各自還有另一層的代表含義,表示圓滿的覺悟和
佛法。

佛教旗出現的歷史
佛教旗是一位新聞記者(美國退役陸軍上校)亨利斯太爾奧爾科特
(Colonel Henry Steele Olcott)為了慶祝佛誕在1880年設計的。
1885年, 佛教旗作為信仰與和平的象徵,在斯里蘭卡第一次正式使用。
1951年, 世界佛教友誼會在斯里蘭卡成立,將五色旗定為會旗。
1954年, 在緬甸仰光舉行的世界佛教聯誼會第三屆會議上,正式通過這
面旗幟為佛教的教旗。
1956年, 於緬甸仰光舉行的第六次佛教議會,正式被接受為佛教的教
旗。之後逐漸為全世界佛教信眾所認可,五色旗遂成為佛教世
界性共同標誌。即代表:不論種族、國籍、地域或膚色,諸眾
生均有成佛的本質。
1980年, 再訂下的規條,將佛教教旗的標準、解釋和使用方法載入後,
正式採納並詳載於佛教僧伽組織基本規條第十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