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   
     
  简繁转换 - 简体  
     
 

菩薩,既能自覺,又能令一切有情覺悟的聖者

菩薩分兩類:

1. 佛門行人,發心護法,利益他人,稱「初發心菩薩」。此類行人仍俱凡夫身,不能避免生死
2. 行人已證無生法忍,了解法界本質,得脫離生死,是已脫凡夫身的聖者
初發心菩薩屬凡夫身未斷三界惑孽,有「分段生死」已證無生法性 (註1)的菩薩,亦有生死,名為「不思議變易生死」
菩薩因修道,迷惑漸少,證悟漸增,此迷悟遷移,即等如一度生死,亦名「不思議變易生死」(簡稱變易生死)。這種變易,可分十階段,名為「十地」。十地菩薩,在大乘之五十二階位中屬第五十位。

菩薩由凡夫到成佛,要經過五十二個階位,乃由「初發心菩薩」,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此經過四十個階位,稱「地前菩薩」;再經十地,到此共經過五十個階位,第五十個階位稱「十地菩薩」;第五十一個階位稱「等覺菩薩」(又稱十一地菩薩)
(註2),第五十二個階位稱「妙覺/正覺菩薩」(又稱十二地菩薩佛位) (註3),即最後身菩薩是妙覺菩薩位,究竟成佛時,就不在菩薩位中。

菩薩修三十七道品,是為邁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循此三十七種理念和方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登上十地菩薩繼而成就佛果

三十七道品是:
 
四念住 身(不淨)、
受(是苦)、
心(無常)、
法(無我) 。

四正勤 斷斷(未生不善,斷之又斷,即令永斷)、
律儀斷(修戒斷不善)、
防護斷(已生善法,繼續,令惡法不起)、
修斷(未修善法,令生起)。

四神足
(註4)
欲神足(成佛欲望生起,增強此欲得定)、
勤神足(精進修行而得定)、
心神足(對心識增強了解而得定)、
觀神足(思維(觀)專一而得定)。

五根
(五增上之義)
信根(得定力深生信解)、
精進根(深生信解而勤奮)、
念根(安住於念)、
定根(心不散亂)、
慧根(證得出世間慧)。
五力 信力(破邪信之力)、
精進力(破懈怠力)、
念力(破邪念力)、
定力(破散亂力)、
慧力(破三毒,證正智)。

七覺支 覺支,覺察的方法。
八正道 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註 1): 把心安住於不生不滅的道理上。
(註 2): 等覺,將證佛果的中間階段。等是平等,覺是覺悟。
(註 3): 妙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為佛果的無上正覺。
(註 4): 自在往來妙境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