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居士能夠說皈依嗎?
在沒有出家人或很少出家人的地方,又或在無人說法處及無人說法的時期,
在家居士也可"代"說三皈。在家居士說三皈亦祇是帶領信徒歸命佛法僧三
寶,也不是指皈依在家居士,故居士不能自稱皈依師。
但對種種動物,其不論死活,任何佛教徒都可隨時為之說三皈,使此類眾生
能普種善根,作為未來得度之因。 |
|
|
2. |
居士可以講經嗎?
至於講經說法,在佛住世的時候,就有居士代佛說法、代佛為僧眾講授法義
的例子。如大乘經典之中,就有維摩詰居士、勝鬘夫人說法的記載,因此,
居士說法,就算對僧眾說法,應該沒有問題。 |
|
|
3. |
居士可以化緣嗎?
在古代來說,居士有他自己一定的謀生方式,是不會靠講經說法來賺取生活
的費用。但是,目前這個時代,居士也加入了弘揚佛法的隊伍,受了專業的
佛學訓練而成為講師、教授,為佛教的文化教育及行政工作從事專業性的服
務,也應該接受適量的待遇、報酬,作為養家活口的生活所需。然而,若以
講經說法為歛財手段,漫無限制地大受供養,那就不是學佛的居士應有的心
態了。
化緣的本意是讓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有接觸佛法的機會,所以古代的比丘要
沿門托鉢乞化善緣,主要目的不在飲食,而在種植施主信佛學法的善根。但
是現代人一提到化緣,就自然聯想起向人要錢。當然,比丘透過乞化而使在
家人布施,雙方都得實益,不過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表面給人佛法而暗中目
的在於要錢。現今比丘化緣多半是為建築寺院,很少是為了比丘個人賺取生
活費用。面對一些團體和寺院,乃至個人,為了舉辦或促成某一種文化教育
慈善事業,例如印經、辦學校、建醫院、成立孤兒院、老人院等活動,這是
值得鼓勵的,故出家人應該做,居士們當然也應該做的。
居士的化緣,不是可以或不可以的問題。若為擁護三寶而化緣,當然可以;
若為國家、社會福利,同樣可以;但若為購買私人住宅、享受等而假借佛
堂、寺院之名,公然來化緣,來達到個人的目的,那是違背佛理。莫說居士
要自擔孽障,連出家眾若如此作,也墮因果律中受苦。 |
|
|
4. |
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嗎?
古代有寺院之地方,一定有僧人照顧,所以在寺院(塔廟)的旁邊有僧房。俗
人親近三寶,若住於寺院,其目的是學習出家的威儀及修行的生活,並且為
僧伽服務,稱為耕種福田。
佛典中尚無居士主持寺院的例子,但是像民初的楊仁山、歐陽漸、韓清淨,
都是以居士身而主持佛教教育和文化事業的。他們都有道場,但不以寺院稱
之,而以祇園精舍、金陵刻經處、支那內學院、三時學會等。因此,近代不
乏有名居士主持各類道場的例子,都是用精舍、學會、學院、蓮社、居士
林、居士會等等名稱,不曾用過寺院的名目。如果居士一定要"主"持寺院,
那是密教中"在家派"的喇嘛,他們是"主"持,而不是"住"持。因為寺院的住
持是代表住持三寶,居士既非三寶之一,故不能當住持。
另外,日本的佛教以在家居士為中心,他們住於寺院,生兒育女,代代相
傳,是職業的宗教教師家族,和一般的在家居士不相同。 |
|
|
5. |
居士能為信徒唸經拜懺超度嗎?
凡是佛教徒都應該唸經拜懺。佛教既然鼓勵人生前要結社共修,人死後也應
當有同修的助唸超度。因此,居士當然可以替人助唸,為人超度。不過,問
題在於一小撮俗居士,他們以為人誦經、拜懺、超度亡靈為專門職業,他們
平時不敬僧寶,一旦有人過世需要超度,就出現專為亡靈超度的齋公齋婆,
且學僧尼常用的經懺佛事到處趕場。他們既是職業性的誦經團、拜懺隊,當
然就少不免論工計酬,與佛制之隨緣布施有違背。
或許問居士能否使用法器敲打唱唸? 這應該不是問題,祇要是用來自己誦
經拜懺、自己修行佛教儀軌,而不是作為賺錢謀生的途徑,就沒甚麼不可。
問題是,當居士學會了法器的敲打唱唸之後,很可能被人東邀西請,居士自
己把持不住而忙得不可開交,以至捨棄了居士自己的本行職業,而把經懺佛
事當成專職,為何不把這些佛事引薦至出家眾去處理,這一點,居士自己是
必須自行反省的! 在家居士的謀生方式有很多,若用誦經、拜懺、超度的
方法謀生,雖不會餓死,也不會大富,正信的居士何必要下海去趕經懺呢? |
|
|
6. |
居士能夠參與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務嗎?
出家人的事務,所謂"僧事僧管僧"居士不便參與;這就好比你不是某團體的
成員而去干涉該團體的事務一樣。僧事是指出家人的生活、威儀、戒律的清
淨與否,以及僧眾之間的互相摩擦等;如果居士過問,就像自己不是公務人
員身分而走入政府大樓去論斷,或處理政府的事務。
出家人仍未修至成佛之階段,所以他們之間可能有矛盾的存在,但都不是不
共戴天之仇,再者,僧無"隔夜怨",小小摩擦轉眼即過了。如果居士插手
進去,可能使事情擴大,口舌增多。居士進入寺院,祇需熱心護持,不可幫
一個僧而說另一個僧是非,製造糾紛。常言說:「不看僧面看佛面」;居士
是為信佛、學佛、護持三寶而親近寺院,無謂因見到自己不順眼的僧眾現
象,生譏嫌而自尋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