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的心理絕對支配生理,性格影響行為,有些人驕恣任性,常發脾氣
(例如小姐發脾氣/發小姐脾氣),就會形成慣性發脾氣,中國廣東人
俗語:發慣脾氣/發臭脾氣。為何會發慣脾氣? 因內分泌之內啡呔是
腦內嗎啡,是有『癮』的;有了『癮』,就更加須要內啡呔(內嗎
啡),故此斷斷續續地發脾氣,成了惡性循環,習慣發脾氣。最初可
能一個月,漸次演變成七日,甚至三天,『癮』來了(需要內啡呔),
便無緣無故、一丁點外在因素或突然失控發脾氣,正是中國人說三日
一小宴,七日一大宴。內心不平衡,內分泌也不平衡了。
以佛教來說,發脾氣的種子在意念身心深處,留下痕跡,永不褪失。
一個人發脾氣次數越多,他/她的心理結構會逐漸變質,失去平靜心
境,易於煩躁發怒,因嗔怒習性已在心版上留下烙印(種了因),就助
長將來再度發脾氣的威勢,如唯識學說:「現行薰種子,種子生現
行」,輾轉相輔相生,終至不可收拾。
|
● |
除了內啡呔,亦有由腦中分泌出一種輕微毒素,會進入血液中,這些
惡性分泌物本應在肝臟過濾消毒,但有時這些毒素不能化解排出,積
存在肝臟,久而久之便會令肝臟受損而導致「腫大」、「硬化」…(中
醫說怒易傷肝,便是此道理)。
|
● |
釋迦牟尼佛教人修行,內心要“平和”是有道理的;一發起脾氣,惡
性內分泌會傷害記憶系統,勤唸了的咒語、勤讀了的經文會逐漸忘
失,如此便減損自己修行積存之功德了,何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