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 彌 山  
     
  简繁转换 - 简体  
     
  須彌,梵名 Sumeru,巴利名同。又作蘇迷盧山、須彌盧山、須彌留山或修迷樓山。略作彌樓山(梵 Meru),意譯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積山、妙光山或安明由山。從佛教之宇宙觀,謂其為聳立於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是為世界的中心。故一小世界,又名“須彌世界”。  
     
 
佛教認為宇宙是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每一世界最下層為一層氣,稱為風輪;風輪之上為一層水,稱為水輪;水輪之上為一層金,或謂硬石,稱為金輪;金輪之上即為山、海洋、大洲等所構成之大地;而須彌山即位於此世界之中央。

根據【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記載,須彌山高出水面84千由旬(由旬:梵文音譯,其長度約為三十多里),水面之下亦深達84千由旬。其山直上,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基有純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夾道兩旁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之門、牆、窗、欄、樹等,皆為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之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山上宮殿林立,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之宮殿。
 
     
  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有八山(即“七金山(或七輪圍山)”加上“鐵圍山”,共八山。八山之山名順次為:由乾陀、伊沙陀、訶羅置、修騰娑、阿沙干那、毗那多、尼民陀和鐵圍山)、七香海(七香海之前六海名稱,即隨其所環繞之山而得名,而第七山外有鹹海,其外有鐵圍山)和星球等環繞,而形成一世界。七重香水海位於須彌山和七金山之間,總名為內海。鹹海中有四大洲、八中洲和無數小洲。四大洲也稱「四大部洲」或「四天下」,東南西北各一洲。東方是勝身洲,此洲土地東狹西廣,形為半月,以身形勝,故名「東勝身洲」,其面積為三面各長二千由旬,一面長三百五十由旬。南方是瞻部大洲,又稱南閻浮提,呈三角形,北廣南狹,尖點向南,圓周約六千由旬,因有瞻部林,故名 「南瞻部洲」。佛教把整個地球視作南瞻部洲。西方是牛貨洲,因此洲以牛為貨,故名「西牛貨洲」,形如滿月,圓周為七千五百由旬。北方是俱盧洲,也稱為勝處,因於四大洲之中國土最為妙勝的,故名「北俱盧洲」,形方如椅面,四周相等,各長二千由旬。每一大洲又各有兩個中洲(海島),共為八個中洲,此外還有無數小洲。四大部洲所處的鹹海周圍,有鐵圍山周匝圍繞,形成一個世界。每兩個世界的中心須彌山之間的距離為一百二十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  
     
  每一個須彌世界上空,都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和眾多星星,圍繞著須彌山周圍,並各循自己的軌道不停地運動,由此而有晝夜年月的區分。太陽和月亮離海面為四萬由旬,光線為須彌山遮住而不能照射到對面,又它們的軌道在鹹海上,所以東大洲和西大洲、南大洲和北大洲的晨昏晝夜正好相反。太陽有南行和北行,南行時光射在鹹海上,北行時則射在大洲上,因此有天氣寒冷炎熱和季節的差別。太陽的南行和北行的改變是六個月,而月亮運行周而復始是一個月。至於星星無數,大小不等,由潔淨的物質構成,為四天王天的天人居住。  
     
  註:八大山之名稱及順次,於【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大樓炭經】卷五「災變品」等之記載,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