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阿羅漢與十六阿羅漢

简繁转换 - 简体

 
六種阿羅漢
聲聞四果中之第四阿羅漢果,由其種性之優劣分為六種。
(一)退法阿羅漢,又作退相阿羅漢,指遭遇小惡緣如疾病等即退失所得之果
   位者,是最劣之種性。
(二)思法阿羅漢,又作死相阿羅漢,指憂懼退失所得之證果,恆思自害而入
   無餘涅槃者。
(三)護法阿羅漢,又作守相阿羅漢,指能自己守護所得之證果而不致退失果
   位者。
(四)安住法阿羅漢,又作住相阿羅漢,指不退亦不進,安住其果位者。即若
   無特別退緣則不退其所得,若無勝緣則不轉為較優之種性。
(五)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善修練根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
   動法者。
(六)不動法阿羅漢,又作不壞相阿羅漢,指根性最為殊勝,永不退失所得之
   法者。
 
此六種阿羅漢中,前五者皆屬鈍根,須待衣食、住處、師友等諸緣俱足,方證
入滅盡定等,故稱時解脫,僅能證得盡智。不動法阿羅漢則屬利根,不待衣食
等諸緣俱足而能自解法理,隨時得證阿羅漢果,故稱不時解脫,能證得盡智、
無生智。此外,不動法阿羅漢又分為二:其不動種性由修練而得者,稱為不動
法;本來生就不動種性者,稱為不退法。
 
註:
(1)天眼明
  n 阿羅漢所得三明之一,比天眼通更加厲害。
 
天眼 -""人(天上界的"人")的"",能夠看得很遠,為五
    
一。天眼有兩種:一種是從福報得來,如天人一樣;一種是
    
苦修得來,如佛陀十大弟子之阿那律所得的天眼即是。
 天眼通 -是六神通之一,指修得與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
      的人,不論遠、近、內、外、晝、夜,都能看得見。
  n 天眼通凡人聖人都能得到,但"天眼明"非證至阿羅漢果位不能得。
 天眼力 -是佛所得十力之一,也就是佛所得的天眼,因佛的天眼無能
 壞和無能勝,所以叫做力。
 
(2) 阿羅漢之神通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
   通、漏盡通。其中所謂「宿命通」者,即能知過去世生命與做過甚麼事
   情之神通。但阿羅漢之「宿命通」,祇能溯源前五百世之宿命。至於如
   何方能證得「宿命通」?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之開示:菩薩若
   修十種法者,得宿命通。此「十種法」是:

    1. 供養諸佛。
    2. 攝持正法。
    3. 修持淨戒。
    4. 除疑離障。
    5. 多生歡喜。
    6. 多作觀想。
    7. 常住定心。
    8. 生處清淨。
    9. 常受化生。
    10.得明利識。
若菩薩能修此「十種法」,即能得宿命通。因為菩薩由廣供養佛的原因,即能
尊重正法。因為重法的原因,乃去到持法人的居所,以彼因緣,能於正法受持
讀誦,以所得法廣為他說;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習受持正法,復能修行淨
戒。戒有三種即身語意,由其三業戒清淨的原因,即能除疑離諸障染。又因為
先由戒行清淨,即能除疑離障;因離疑障的原因,多生歡喜。以心喜的原因,
多作觀想。由觀想的原因,常住定心。因心住定的原因,生處清淨。因處清淨
的原因,常受化生。因以化生,得明利識。因明利識的原因,能知一生、二
生、三生、...,若十若二十乃至百千無數生中宿命通事。
 
十六阿羅漢
l 藏傳佛教所列十六阿羅漢與漢傳佛教不同。具體有三個方面:第一,在來源
 上,漢地所供奉十六尊者出自玄奘所譯《法住記》,作者是佛滅後八百年時
 獅子國(即今斯里蘭卡)比丘慶友尊者;藏傳所供奉十六尊者則源於印度本
 土,可能是印度北部或克什米爾地區,記載經典也比較多。第二,漢地所傳
 十六尊者經典記載簡略,一般祇提到尊者名號、居地和眷屬;藏傳經典記載
 則十分詳盡,涉及尊者由凡證聖乃至弘法的全部經歷,以及居地、眷屬、形
 貌、姿勢等內容。第三,漢地所傳十六尊者形象特徵都不明顯,俱有較大隨
 意性;而藏傳十六尊者形象特徵都非常清楚,幾乎每一尊者都有顯示其宗教
 功用的形象標幟。如巴沽拉(又名諾矩羅)尊者手抱天庫寶鼠;阿秘特(又
 名戍博迦)尊者雙手托菩提寶塔;阿氏多尊者雙手結定印,胸前露出清晰的
 骨骼。
 
l 據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說:「在佛涅槃之前,囑咐
 了十六位大阿羅漢,命他們不入涅槃,常住世間,濟度眾生,並受世人及天
 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田。」所以十六阿羅漢一般是十六尊同受人天供養,
 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
。即:
 (1) 賓度羅跋羅多闍(Pindolabharadvaja)- 住於西牛貨洲。右手持經函
    左手捧鉢。率領
1000阿羅漢。
 (2) 迦諾迦伐蹉(
KanaKavatsa)-住於北方迦濕彌羅國(又名迦濕彌爾
    國,或名克什米爾國)。雙手持珍寶絹索。率領
500阿羅漢。
 (3) 迦諾迦跋釐多闍(
KanaKabharadvaja)-住於東勝身洲。雙手平置結
    等引印。率領
600阿羅漢。
 (4) 蘇頻陀(
Suvinda)-住於北俱盧洲。雙手捧執經函。率領1400(有
    另說
700)阿羅漢。
 (5) 巴沽拉(
Nakula)-(又名諾矩羅),住於南瞻部洲。雙手執持天庫
    寶鼠。率領
900(有另說800)阿羅漢。
 (6) 跋陀羅(
Bhadra)-住於雅木拏洲(又名耽沒羅洲)。右手結說法印
    左手結等引印。率領
1200(有另說900)阿羅漢。
 (7) 迦理迦(
Karika)-住於南瞻部洲之銅洲(又名僧伽茶洲)。雙手各
    持金耳環。率領
1100(有另說1000)阿羅漢。
 (8) 伐斯羅弗多羅(
Vajraputra)-住於況刺拏洲(又名僧伽羅洲,或名
    斯里蘭卡洲)。右手結期剋印左手持塵拂。率領
1000(有另說1100
    阿羅漢。
 (9) 阿秘特(
Svaka)- (又名戍博迦),住於香醉山中(又名岡底斯雪
    山)。率領
900阿羅漢。
 (10)半託迦(
Panthaka)-住於三十三天。右手結說法印左手執經函。率
    領
900(有另說1300)阿羅漢。
 (11)羅怙羅(
Rahula)-(又名羅睺羅),住於畢利颺瞿洲(又名青藍宛
    洲)。雙手捧珍寶天冠。率領
1100阿羅漢。
 (12)那伽犀那(
Nagasena)-住於半度波山(又名須彌盧山側)。右手持
    寶瓶左手執錫杖。率領
1200阿羅漢。
 (13)因揭陀(
Angaja)-住於廣脅山中。右手持塵拂左手執香爐。率領
    
1300阿羅漢。
 (14)伐那婆斯(
Vanavasin)-住於七葉窟中。右手結期剋印左手持塵
    拂。率領
1400阿羅漢。
 (15)阿氏多(
Ajita)-住於鷲峯山中。雙手平置結等引印。率領1100
    有另說
1500)阿羅漢。
 (16)注茶半託迦(
Cudapanthaka)-住於持軸山(又名靈鷲山)中。雙手
    平置結等引印。率領
1600阿羅漢。是第十尊半託迦的弟弟。
 
    註:以上是根據"藏傳佛教"所載而列出十六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