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裏面的數目字 |
||||||||||||||||||||||||||||||||||||||||||||||||||||||||||||||||||||||||||||||||||||||||||||||||||||||||||||||||||||||||||||||||||||
當我們看佛經時,會遇到一些「常見的數字(number)」:一(1)、十(10)、 五百(500)、千二百五十(1,250)、萬(10,000)、八萬四千(84,000)、億等各 種數字單位;以譬喻方式形容無限量多的有恆河沙數、微塵數,...,乃至 無量(uncountable/不可數的)、無邊(unlimited/不受限制的)、無量無邊 (infinite/即無限);形容的對象,可包括空間、時間、物象、教法等,例如 五百世、八萬四千佛塔、三億八千萬五百二十八斛、百千萬億那由他諸天 等,這些數字所表示的,真的是五百或八萬四千之數量嗎? 還是有別的意 涵在其中? 這與印度的文化有關嗎? 研究古印度的文化及歷史,可以知道印度人不太注重時間,所以古印度人沒 有歷史,佛陀在世時,印度尚是部落時代,大小國眾多,各有各的曆法。( 中國商周時代亦有許多部落,但曆法則同。)再者,古印度人的數字觀念也 非常差。 雖說"古"印度人的數字觀念非常差,他們卻重視宗教祭祀活動,為了精準 地確定祭祀儀式的舉行時間,需要對日月運行進行觀測,於是產生了最早的 天文學。尤甚的是佛陀在說法時,亦提到宇宙的知識,例如太陽、月亮、星 星,空間等等問題。為了進行繁複的天文計算,印度人開始發展數學,他們 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十進位計算的民族;在古代宗教經典中,常常出現難以想 像的"極大"和"極小"數字,例如在《夜柔吠陀》中就出現了「億」這樣的 大數目字。古印度人的數學思維不但達到令人驚歎的地步,有時他們的數字 更是建立在"無視時間與空間"上,所以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名副其 實。 中國的歷史,是從古老五千年以前開始一直下來的,而印度史是十七世紀以 後,靠著英國以及東西方一批學者整理出來的。所以有些人要學梵文來研究 佛學或佛教史,那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中國唐宋以前的梵文,連一本原 經都找不到了。唐宋以後的梵文,有南印、北印、東印、西印、中印,五方 梵文竟各自有不同! 而現在的梵文,是十七世紀以後的梵文,當時翻譯過 來的梵文有不同,咒語的發音自然也有不同,這些古舊的梵文、梵咒,現在 影子都找不到了。所以說,用十七世紀以後,歐洲人整理出來的梵文,來追 查研究少數留下來南傳佛教的經本,並探討整個的佛法,可以說是難上加 難。例如【正法華經】之〈授五百弟子決品〉首部有一段長行與一段重頌, 內容為導師帶人入海採寶,參見《大正藏》卷9頁94下第11行至頁95中第28 行。但【妙法華經】相應之〈五百弟子授記品〉中則無此內容。同一類的經 而各有輕微不同,此情況有很多。這可說是眾生的孽力和佛經的劫數,一切 有其成住壞空的。所以讀經時,有時一定要從字義解,有時要從整個意思 解,也可說是各論因緣去看經,各自開悟各自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至於數字,雖然數字是表示數目的詞類,但很多時候數字並非指實際的數 目,而是一種虛數的用法,這種詞就稱為「虛數詞」。中國古籍中常見的虛 數詞就是「三」字。例如《論語》中的「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等。這些「三」都表示「多」的意思。《史記‧律書》 云:「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老子》云:「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 在甲骨文見到的漢字結構,也常用「三」來表示多。由 此可知,古人用「三」來象徵多數的觀念,起源非常古老。除了「三」以 外,表示多數概念的虛數詞,還有「九」。例如九霄雲外、九合諸侯、九 牛一毛、九死一生等。 在兩位數字的虛數詞當中,最常見的就是「三十六」和「七十二」。這與古 代的占卜巫術、宗教觀念、術數之學、陰陽五行有關係。長期的流傳中,把 這兩個數字當成了俱有神祕的數字;例如《史記》提到古代封泰山的,有七 十二家、劉邦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老子孕七十二年而生、黃帝與蚩尤七十二 戰、孫悟空有七十二變等。我們了解這種現象,才不會把虛數當作實數看, 附會式地企圖列舉計算了。 我們有了虛數詞的概念,對於閱讀佛典時所出現的數目字,就有辨識的敏感 度。最常見的算是「五百」和「八萬四千」了,從使用率來說,早期佛典中 「五百」比「八萬四千」更為常見。「八萬四千」表示多數,因數目字極 大,比較容易明瞭它的象徵意義,而「五百」表示多數,較不易引人注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