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學 多 些 上 師 好 嗎

简繁转换 - 简体

 
  有些人自認為"我聰明"、"我有智慧"、"大藏經我自己看,我可以開悟",
這是絕對錯誤的。釋迦牟尼佛當初也須隨師學習,一位師父接著一位師父學。
  若那個道場或師父不讓弟子到處參訪,那就是非佛道場、非佛弟子,或不
能自主地去外面參學,可能這道場或師父犯門戶之見;不讓弟子們到處參學,
這是有違佛陀的教化。要成就菩提道除了佛住世時可教化,文殊師利菩薩也要
善財童子去參訪各位善知識,以增廣智慧,學得更多的神通,以速成菩提道,
所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這個道理。
  離師出外參學多位大德的話,則要留意一個你可能不察覺到的情形,就是
"復使善財童子參某某某",當中「復使」即"再指使"、"再指示" 或 "再指點"
之意。若從一位師父學得圓滿後,師父便會推薦、轉介弟子前往其他前輩、善
知識參學一下。當然,若師父覺得弟子學得不圓滿,師父便不會推薦、轉介弟
子再往其他地方學習。反向來說,有幾個可能性:
1. 弟子可能覺得師父沒有甚麼可以教你,或不想教你,你當然會有離開的念
頭,到外邊闖一闖世界;
2. 或許你聞說有位大德比自己師父更好,打算向他參學;
然而到了這般田地,做弟子的你,也必須尊重自己的師父,先向其稟告後,方
可而行。若不是"稟告",而是"徵詢"的話,即表示得到自己師父的同意,那就
更好。若私下尋訪善知識,到處東學學、西學學,到處拜某某人為師,而自己
的師父是完全不知情的話,那是甚麼意思? 從顯教來說是「叛師」,密乘來
說,最低限度是違反了《事師法五十頌》之「不虛誑於師」和「無旨不應
作」,嚴重的是立刻失去了傳承,即是以前所學到的,立時化為烏有!

  做人弟子的,常常出外跑道場,四處去參學,身為師父的會怎樣想? 這
兒列舉一密一顯兩位大德的看法,請大家參考:
1.  密教的益西彭措堪布在《出家的功德與破戒過患》開示: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的心很浮躁,今天依止這位上師,明天又跑去依止另
一位善知識,或時而修此法,時而修彼法,如此學法經年,卻無多少進
益,藏族有句諺語:「狗跑多了肯定會捱石頭;人跑多了肯定會遇上麻
煩。」 若對上師三寶有堅定不退的信心,經常仰慕上師功德的人,可以
依止更多的善知識,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但對上師三寶信心不堅
定的人,就容易對上師生起邪見,失壞密乘戒律,故依止的上師宜少。
   
2. 顯教的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中提
到:
善財雖是個小孩子,但他的神通妙用很大,不可思議。善財童子有五十三
位師父,對中國佛教有很複雜的影響。怎麼複雜呢? 佛教徒皆學善財童
子的樣子,說:「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那我最低限度也要有十個、
二十個,或三十個了。這不是太多吧!」 這一種行為是最迷信、是最不
正確的。我最反對這事,我並不是怕我的徒弟去拜其他法師為師父,而這
是佛教一種最壞的風氣和習慣。怎麼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並不是最
壞,而中國人拜三、四十位師父卻是最壞呢? 凡事皆有它的真理。善財
童子之所以有五十三位師父,是他第一個師父教他去拜第二位師父為師
父,並不是他自己聽說某某人有道德,便偷偷不稟告師父,而去拜另外一
人為師父。這樣子叫作「拜了一個師父,背了一個師父。」「背」就是違
背之意,你若是對師父好,為甚麼要違背師父呢? 好像我們有一位父親
就夠了,祇有釋迦牟尼佛可作我們第二個父親。我們總不可以去找七、八
位那麼多的父親。師父是我們出世的法身父母,那你拜那麼多師父做甚
麼? 善財童子把他第一位師父的學問、道德、神通妙用學完了,他的師
父已沒有甚麼可以教他,便教他到南方再去拜某某人為師父,因此他又拜
了另一位師父,拜了這師父,又把他的本領和一切能力學完了,這個師父
又介紹他再到南方去拜某一位尊者,或是某一位菩薩,或某一位比丘為
師,說:「他的道業比我更高。」 這是他師父叫他去拜師父,而不是他
偷偷摸摸去拜別人做師父。如是乃至第五十三位師父,他完全把他們的神
通妙用習運用在自己身上,所以善財童子的神通妙用是非常之大。學我們
不要看他是個小孩子,他的本領卻很大。中國人因受了這種影響,也各處
亂拜師父,拜完一位,又拜一位,偷偷摸摸去拜師父,這叫作佛教的敗
類。所以我在中國或香港時,凡已經皈依過三寶的人,想再皈依我,我是
不收他們的。為甚麼呢? 我認為他們是佛教的敗類,因不是他們的師父
教他們來的,而是偷偷違背良師。皈依祇可以皈依一次,而受戒是可受一
戒、五戒、八關齋戒,或菩薩的十重四十八輕戒。不可以東拜一個師父,
西拜一個師父,到你死了,你究竟跟那位師父去呢? 根本就無所皈依,
因你有太多師父了。在佛教裏我們是講真理,中國很多老佛教徒一生皈依
很多次,你問他:「究竟甚麼是皈依呢?」 他把眼睛一睜,卻無話可
講。皈依了幾十百次,卻不知甚麼叫皈依,你說這可不可憐? 他說:「
所有出家人都是我師父。」 但我說他一個師父都沒有,因為他的心不相
信,那怎麼能得救? 不相信,就不能得救,心裏相信,才能得救的。在
中國,比丘和比丘之間鬧意見,就是這個原因。這位法師的徒弟,跑到另
一位法師去,這無形中表示這位法師沒有道德,於是兩位法師生起意見,
鬥起法,本相露出,無明火大發,如中國某些法師,就是為徒弟鬥得如水
火,不能相融,因為徒弟偷偷摸摸去皈依,你怕我把你的徒弟搶了,我也
怕你把我的徒弟搶去。
善財童子雖然在【華嚴經】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卻對中國佛教起了很
複雜的影響。法師既明知收別人的皈依弟子是不對,不合法的,為甚麼還
要收呢? 就是為了攀緣,收一次徒弟可得一點紅包,而紅包裏就是錢,
為了這個錢,便把法師的心搖動了,明明知道不對,也要去做,你說是不
是很複雜呢? 為甚麼呢? 因是善財,便把人心搖動了,財是好的
嘛!…,花花綠綠的錢,把修道人搖動起來,明知不對的事情,又要去
做,這是佛教中最壞的習氣,我希望美國佛教不要有此情形發生。若想要
皈依,開始便要找一個好師父,既皈依後,就不要違背師父了,背叛師
父,就是個叛教徒。善財童子有五十三位師父,以致影響中國佛教有不正
確和迷信的風氣。在美國佛教尚未普遍時,不要令這種毛病流行起來,不
要令人有這種習慣。例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受洗祇是一次,不會說這次未
洗乾淨,再洗一次,洗來洗去卻是同一個人。在佛教裏也不須要皈依一次
又一次,說:「我頭一次皈依,大概佛不知道,所以我再來第二次。」
那麼你頭一次皈依,佛若是不知道,那第二、第三次,千萬次,佛也不會
知道的。為甚麼呢? 佛不是在那兒睡覺,沒看見你皈依,佛是一位大覺
者,祇要你心中想真正皈依佛教,佛便已經知道了。所以說:「感應道交
難思議。」 你若說佛不知道,你根本就不是信佛,根本也沒有皈依,就
算你皈依幾千萬次,也沒有用的。當你皈依師父後,一定要尊師重道,對
師父畢恭畢敬。我講這個道理,並不是要我的皈依弟子恭敬我,因我覺得
他們對我已經很恭敬了。凡皈依後,切記不要違背,或不恭敬師父。不恭
敬師父是會墮地獄。墮甚麼地獄? 如【地藏經】說的「千刃地獄」,不
孝順師父的弟子,便會墮入此獄。有些徒弟不順師教,不依照師父教的道
理,自己要別開生面,依自己的意思。不但不順師教,而又誹謗師父,罵
師父,甚至打師父,殺師父,給師父毒藥吃,用種種方法害師父,這些事
情是有的,你們勿笑,這世界甚麼眾生都有。例如:坐師父的凳子,玩師
父的鉢盂亦是犯過的。除非師父叫你做,你才做;師父沒有叫你做,你自
己冒冒失失去做,便是犯過。這關係是很重要的。有師父帶著,做徒弟就
無自由了,故一切時,一切處,不能誹謗師父,勿背著師父互相談論,這
也是犯口過,犯罪孽的。
 
  以上兩位大德所述說的情形,可謂司空見慣;我們姑且聽聽下面的對話:
有佛弟子(甲)見到另一派系的佛弟子(乙),對他說:「來我的道場坐坐吧!」
乙默然不語。
甲說: 「怎麼啦,你怕! 怕你的師父知道嗎? 不用怕喔! 在別人的道
場坐一坐,有甚麼大不了? 來吧!」 (按:這是用"激將計"。)
乙說: 「我不是怕,祇不過我祇跟自己的師父學習。」
甲又說: 「既然不是怕囉就去嘛! 善財童子亦有五十三參,你來參學參
學,實在對你有益處嘛! 多一位師父無妨啊!」 (按:這是引用
經文來誘惑。)
乙說: 「不是多一位或少一個的問題,現在的師父,他的本領、學問,我
都未學足!」
甲接著說: 「喔,這就對啦! 看來他是不肯傳你,你此時不走,更待何
時?」 (按:這是用"挑撥離間計"。)
乙說: 「我不能離開師父的。」
甲說: 「為甚麼? 你們有甚麼關係? 又不是父子! 他既然不教你,何
苦留戀? 走吧!」 (按:這又是用"挑撥計"。)
乙說: 「我覺得我師父是在磨練我的心,或許我自己不是一個好弟子,讓
我好好的改變自己來適應我師父。」
甲說: 「甚麼? 你修行修到黐線啦! 你為何每每替你師父講好話? 他
不仁,你就不義吧! 況且我的師父比你的師父道行高,你看我,
自從跟了現在的師父,我的功力提升了不少,而且我的師父大大
有名氣,哎呀! 你的師父就沒有甚麼料子!」 (按:又是用"挑撥
計"兼羞辱乙的師父。)
乙說: 「現時我程度未夠,又如何領受更多的密法,莫說是深層的密法,
學習密法是有次第的。我師父常常作比喻,若不把基本的功夫練
好,硬要升上另一級學習是本末倒置,最後祇會覺得辛苦而放棄;
師父又曾訓示過好像一位小學生怎能叫他學大學的課程、讀大學的
課本呢? 還是先把根基扎好是為最重要。」
甲急速接著說:「到底是不是你師父不准你出外參學? 喲,我知道啦! 因
     為你一出去跟別人參學,見了世面,就知道他沒有料子,所以嚴
     禁你出去。哈哈! 原來如此,你太可憐啦! 現在是甚麼時代,
     要講民主、講自由,你放膽去吧! 萬事有我幫你!」 (按:用
     "挑撥"兼"激將"計。)
乙說: 「俗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不能走的。」
甲又說: 「你師父到底給你吃了甚麼迷藥? 令你不捨得他唷! 綁著你,不
讓你出外參學,嘿! 天下間那有這樣小氣的師父?」 (按:繼續
運用"挑撥計"兼辱罵乙的師父。)
乙說: 「我師父不會是那樣小氣。若我想往外參學,做弟子的我也應先向
師父請示一下。在世間上,做孩子往外玩耍也應先告訴父母。老實
說,你還是把你的心先學好! 現時你叫我去你師父的道場坐坐,
遲些你會否嫌棄你現在的師父,又往另一道場坐坐,又拜另一位大
德為師父,如是這樣你究竟學到了甚麼? 是否又要我跟你去你的
新師父那處? 勿胡亂執著某論點讓自己心猿意馬啦! 跟隨一位
自己投緣的師父學法,不要如棉花之絮四處飄泊,還沒有找到落腳
處。最後,恕我直言,你心中究竟有沒有你的師父? 有的話,你
現在不會如此丟你師父的臉!」
 
各位看官,這些極盡激將、挑撥、離間、誹謗、侮辱他人的行為,甲像佛弟子
嗎? 可謂連世俗人的謙厚都未做到,學佛? 甲是否得到他師父的批准,出來
替他四處拉客,好使道場多些信眾,場面好看一點? 對乙來說,他是遇到魔
考,而且看來乙某是一名好人、老實人、好的佛弟子;若果乙不是普通人,真
的去到甲之道場,當著甲的面前,問他的師父:「是不是你委派甲出來四處拉
客?」 各位看官,甲這樣令到他的師父下不了台、丟架子,甲的結果會怎樣?
由大家去想像!
 
另一方面,弟子出外參學,若然這位「參學師」問這名弟子:「你師父/上師
知道你來跟我參學嗎?」 你怎樣回答!
1. 若回答"不知",「參學師」即時知道你是"欺師",雖然未到"滅祖",他心
內一定想你有一天也會欺騙他。
2. 若回答"知",「參學師」心內會想為甚麼你的師父/上師事前不諮詢他一
聲,最基本也打通電話互相溝通一下。看來是這名弟子說謊居多。一開始
拜師參學就"瞞上欺下",學佛、學法之緣起已不好,教他作甚麼! (你已
欺騙了一位師父,難道你繼續欺騙這一位,甚至下一位,再下一位…?)
3. 若回答"暫時未知",「參學師」亦知道你是用"拖"字,跟著問你:「你打
算何時給你師父/上師知道?」 你又如何回答?
 
這種弟子,再參學五十個大德,一百位高僧,一千名金剛上師,相信也不會得
到成就,為甚麼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欺心」。學佛是講「心」的,例
如慈悲心啦、菩提心啦、即心是佛啦…。若然這位弟子已「欺心」,還有甚麼
話好說!
 
有些厲害的師父,他是不會問你這個問題"你師父/上師知道你來跟我參學
嗎?",他會不動聲色的從外打聽回來,便知道你是:
 1. 得到批准、推薦、轉介出外參學,這方面當然有「推薦書」;
 2. 遮瞞自己的師父/上師出外參學;
 3. 一個初哥,或許是平庸學者,像無主孤魂般,仍未有正式的「依附師」
4.
被逐出師門;
 5. 師父派來做「臥底」的!
除了上述第一點外(得到批准、推薦、轉介出外參學,這方面當然有「推薦
書」),相信你的「參學師」一直會對你採取不信任的態度。所以,有自己的師
父/上師而又出外參學的弟子,要自己承擔風險!

最後,若你自己的師父/上師有證悟、有神通,或是「參學師」有證悟、有神
通,祇要某一方面的無形護法看不過眼,那你一定有麻煩;若雙方面均有證
悟、神通,你的結果更不可想像! 修行最基本的條件:「直心是道場」!!
所有天下的師父/上師都希望他的弟子有一顆「正直、老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