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師法五十頌講解

  简繁转换 - 简体

 
事師法五十頌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宣梵大師日稱等奉詔譯
圖殿寧波車講解
 
依諸經律祕密教,略出承事師儀軌;聞已愛樂發淨心,當獲如來金剛智。
經律祕密教即顯密二教,略出即簡略標出。聽聞了這五十頌,願意發自性清
淨之菩提心,將來必定獲得佛之金剛一般堅固的智慧。
 
1. 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佛,恆於灌頂師,三時伸禮奉。
(三時:日初、日中、日落。灌頂師:為自己灌頂之上師。禮奉:禮拜、
侍奉,包括憶念。)
弟子若能一日三時禮奉自己之上師,就等同禮奉十方世界中的三世諸佛,
如此可得到加持,速證與上師無二的悉地。
2. 起最上恭敬,合掌以持花,散彼曼茶羅,頭面接足禮。
曼茶羅即壇城。弟子進入時,內心必須肅穆恭敬,生起由淨菩提心圓成之
清淨內壇城,雙手合掌持花,把花供養自身之外壇城,然後在上師蓮花足
前至誠頂禮。
3. 彼師或在家,及新受具戒,置經像於前,則息諸疑謗。
不論上師是在家,或者是出家而剛剛受俱足戒,在佛經、佛像面前,上師
代表佛法僧三寶,受法弟子應視師如佛,如此則能平息內心因無明而產生
對上師各種懷疑及譭謗的顛倒念頭。
4. 若出家弟子,常淨心承事,已坐當起迎,惟除於敬禮。
若弟子是出家人,亦必須以清淨心去承事,內心不可有 "我是出家人,你
是在家人。"或"你雖然是出家人,但我出家比你長久"等等不淨之想。若
見上師來到,而自己是坐著的話,當立即起身迎接、頂禮,除了此刻自己
正在禮拜諸佛則例外。
5. 彼師及弟子,當互審其器,若不先觀察,同得越法罪。
弟子拜師學法,要先觀察選擇俱有資格、德行的上師,作為金剛上師更要
審慎察覺這位弟子能否教導;若彼此不觀察即冒昧互相接受,大家同樣犯
了不如法的過失。
6. 若忿恚無慈,貪愛多輕浮,傲慢自誇矜,抉擇不應依。
(恚:音位;譯憤怒、怨恨之意。)
若發覺上師的"習性"是脾氣暴躁、無慈悲心、貪戀世間五欲、舉動大多數
是輕浮、傲慢、自我誇耀、自高自大,弟子應有智慧去抉擇不皈依。
(按:在這裏不妨提醒大家,要留意"習性"這兩個字。若你的上師是經常
如此,則符合上述之情況;若上師祇對你或幾位弟子是如此,你則要小
心,要知道不是上師有習性,其實很多弟子的習性就是"忿恚無慈,貪愛
多輕浮,傲慢自誇矜" 而不自覺,於是你的上師便故意的做作,用反面教
材來考驗和審察你,看你是否厭棄他呢!)
7. 具戒忍悲智,尊重無諂曲,了祕密儀範,博閒諸論議。
(諂:音簽、產;譯巴結、奉承之意。 閒:有防備、有準備,空暇。)
上師俱足守戒、忍辱、慈悲、智慧,自尊自重,對人不巴結奉承,不彎腰
曲背;通達祕密之教相、事相、理相,而且博學地、廣大地、有準備的用
空暇來討論和議定佛法上之義理。
8. 善達真言相,曼茶羅事業,契證十真如,諸根悉清淨。
(十真如:十地菩薩所得之十真如也,即遍行真如、最勝真如、勝流真
如、無攝受真如、無別真如、無染淨真如、法無別真如、不增減真如、智
自在所依真如、業自在等所依真如。另上師有"外"十真如:正確無誤的結
手印、誦真言、修火供、開光法、授四灌頂法、觀想入定儀軌教授,及擁
有加持力。)
上師善巧通達密咒之事相、理相,對壇城之建造、修法、作業均能兼備,
又能契入十地菩薩所證的真如法性,諸根(包括六根)清淨。
9. 若彼求法者,於師生輕譭,則謗諸如來,常得諸苦惱。
求法的弟子,若對第7及第8頌所述之上師生出輕慢和譭謗,則如同譭謗一
切佛,一定常常得到諸般痛苦和煩惱。
10. 由增上愚癡,而獲於現報,為惡曜執持,重病相纏縛。
由於弟子身、語、意三業的增上緣,愚癡不斷累積,因而很快得到現世報
應;被天上視察人間善惡的惡星宿所捉拿不放,必得重病纏身,無法解
脫。
11. 王法所逼切,及毒蛇傷螫,冤賊水火難,非人得其便。
(螫:音色;譯毒害之意。 非人指非人類之天龍八部及夜叉、惡鬼、修羅
等。)
違犯國家法律的官司逼近地出現,以及遭毒蛇、諸毒物所傷;宿世冤家、
怨敵匯聚,盜賊均至,種種災難如水災(包括遇溺)、火災等紛至沓來,夜
叉、惡鬼、修羅等非人類眼睛所見之冥眾,得到機會來降災。
12. 彼頻那夜迦,常作諸障礙,從此而命終,即墮於惡趣。
(頻那夜迦譯作常隨魔、障礙神,是一種人身象鼻,常隨侍人,為障難之
惡鬼神。凡見他事,頻那夜迦皆對人做障礙。)
頻那夜迦時常做出障難和妨礙犯譭謗上師罪的行者,從此這些謗師的弟
子,在人間壽命終結後,即時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按:《幻網經》說:譭謗上師的人,妖魔會控制其心識。)
13. 勿令阿闍黎,少分生煩惱,無智相違背,定入阿鼻獄。
(阿闍黎:上師。)
弟子事奉上師,不可讓上師少量的產生煩惱;若愚昧、無智慧地違反上師
的意旨和指示,或是背叛上師,死後必定入阿鼻地獄。
14. 受種種極苦,說之深可怖,由謗阿闍黎,於中常止住。
受盡無法承受之一種接一種的極大痛苦、折磨,說出來會非常恐怖;原由
詆譭具恩上師,於是在阿鼻地獄之中,常常停止、居住。
15. 彼阿闍黎者,弘持正法藏,是故當一心,輒莫生輕慢。
(輒:音接;譯即、就之意。)
上師是代佛弘揚、執持三藏十二部正法;澤莫深於斯,故要一心一意地誠
敬承事,即不可生出輕視和待慢的心。
16. 常於阿闍黎,承事而供養,發生尊重心,則蠲除障惱。
(蠲:音捐;譯除去、免除之意。)
常常對上師服侍、身口意供養;若內心產生尊敬、莊重的心,則自然得到
上師垂慈加持,滅除種種障礙、煩惱。
17. 又復於師所,樂行於喜捨,不惜於己身,何況於財物。
(所:地方,在這裏表示居所、壇城、存在的場所。)
又要在上師的壇城、居所,甚至於上師現在行、站、坐、臥的地方,樂於
做四無量心之喜捨;不吝惜地連自己的身體(包括生命)都可犧牲作為布

給上師,何況是身外區區可捨的財物、用具?
18. 勤修無量劫,難證如來果,今於一生中,阿闍黎賜予。
於顯教辛勤修習佛法,必須經約三大阿僧祇劫,歷時甚久,仍然很難證得
佛果;而今於自己一生之中,上師賜予佛法中「將滅時還欲明」的殊勝密
法,快速地淨障和積集資糧,獲得世間上的成就及出世間的無上悉地。
19. 善護其深誓,供養諸如來,恭敬阿闍黎,等同一切佛。
善自護持上師的深心誓願(上師的願力是甚麼呢? 就是度眾生、弘法、成
佛、…。),你對上師的「護持」,就是對佛教的護持,這是一種奉獻,
可以作為供養諸佛;恭敬自己的具恩上師,
因他賜予自己一切成就這樣
就等於恭敬一切佛。
20. 微細所愛物,特諸最上珍,求無盡菩提,誠心悉奉獻。
就算最微細而自己所心愛的物品,特別是一切最上珍貴的東西(使上師在
傳法上無缺乏之處);為了求無盡菩提,誠心奉獻出這些 "身外供品"。
(按:如此不但能消除對愛物的貪執,更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
21. 施佛阿闍黎,念念常增長,是最勝福田,速得菩提果。
布施給自己視作佛的上師,念念不斷、增長、相續之下,不忘記供養上
師,就是最殊勝地種下福田,迅速得到菩提果位。
(按:因視師如佛,六度萬行中,布施是為第一,除了布施眾生外,難道
不布施給自己的上師嗎?)
22. 如是求法者,具戒忍功德,不虛誑於師,當獲金剛智。
(誑:欺騙。)
做到上述的如法弟子,再嚴守各種密戒、俱備忍耐力之功德,對上師不虛
偽、不欺騙,必當獲得金剛般的智慧。
23. 若足踏師影,獲罪如破塔,於床坐資具,騎驀罪過是。
(驀:音麥,譯超越之意。)
弟子如果足踏上師的影子,其罪孽猶如破壞佛塔;上師的床、資具(包括
坐墊、座椅、枱等),也不得坐,或冒失地騎過、跨越,其罪過亦是這
樣。
(按:引申說,未經上師允許使用其器具、法器等,就算是不經意地使
用,該罪已俱足。此頌是要行者誠心、恭敬心於內,珍視上師的每一點每
一滴之細微處,如此聚沙成塔,每日二十四小時中,慢慢累積無量資糧、
福德。)
24. 若師所教誨,歡喜當聽受,自己或不能,則善言啟白。
若上師有所教誨(包括開示、訓話、責罵等),應該用歡喜心去恭聽、接
受;自己有特殊原因不能遵照上師的教誨或是超出自己能力而不能勝任,
則要用善意的、恭敬的、禮貌的言語向上師表白,詳釋理由。
(按:一切都是身口意的行為,並不是勉強的,而是出於至誠樂意的。密
宗行者須知:雖難行而能行,其志氣可嘉;但若硬撐浮誇,延誤了上師的
法旨,則成為欺師,不但毫無功德,反造深孽,行者宜明瞭其差別之處。)
25. 由依止師故,所作皆成就,現樂及生天,何敢違其命。
由於依止上師的原因,所修一切的密法、所造一切的功德方能有成就,包
括現在得到的快樂、幸福和命終獲得生於天界,弟子怎樣可以違背師命
(諄諄教誨)呢?
26. 師財如己命,師愛敬若師,師眷如己親,敬奉毋疏怠。
上師的各種資財猶如自己的生命一般(要好好守護,不可隨便浪費使用),
上師所喜愛(這裏的愛並不是世間的情愛,而是出世間的菩薩愛)的(包

人、事業金剛、侍者、護法、事物等),弟子應愛屋及烏,如敬重上師

般地恭敬他們;上師的眷屬要視作自己的親人,尊敬和侍奉,不可疏
忽、
怠慢。
27. 不應於師前,覆頂及乘御,翹足手扠腰,安然而坐臥。
(覆:遮蓋、翻倒、翻騰、翻越、翻筋斗。翹:音喬、竅;譯舉足、抬起
來之意。)
不應在上師面前,有翻越上師的頭頂、翻騰、戴帽、抬起足部、手叉腰等
輕率的動作,更不可滿不在乎的坐著、躺臥。
28. 或事緣令坐,勿舒於雙足,常俱諸威儀,師起速當起。
或者上師因事故而指示坐下,當其時無論是否面向上師、壇城,弟子切勿
貪圖舒服而伸直雙足(腳底朝向上師、壇城);常常保持著莊嚴儀表,上

一旦起立或是下法座時,弟子必須立即跟著起立(肅穆站著、敬謹接
迎、
準備攙扶)。
(按:若弟子盤坐時,因雙足疼痛至無法忍受,可轉姿舒緩,亦切忌足部
伸向上師、壇城。)
29. 若於經行處,不應隨舉步,端謹立於旁,無棄於涕唾。
(唾:音拓;譯口水之意。)
上師經行之路,避免恣意亦步亦趨地跟隨於後,必須端莊謹慎肅立在旁,
上師若流鼻涕、口水,或咳嗽而導致涕唾,也不可有嫌棄、厭惡之心。
30. 亦勿於師前,私竊而言說,及鄰近語笑,歌舞作唱等。
亦勿在上師面前,竊竊私語;就算是接近上師身旁,亦不可大聲講大聲笑
(包括嘻笑、講笑話引別人發笑)、載歌載舞、唱歌等。
(按:為避免不莊重舉動,弟子理當收攝散亂放逸的心,尋求究竟解脫之
法而安於寂靜,亦不會在進行灌頂、傳法、開示下,影響上師的心情、靈
感。即如現代的音樂廳,禁止聽眾攝影、大聲談話、發出不必要的噪音、
開啟著流動電話、走來走去等等,以免影響演奏家的情緒。)
31. 或令坐或起,各安徐禮敬,若於險路中,自己作前導。
上師指示弟子坐下或站起,坐下或站起的動作,都要有安詳、徐緩、禮
貌、尊敬的態度;如果行於危險道路之上,弟子須以身行無畏的精神,去
引導上師安全地前行(無時無刻、兢兢業業惦記著上師的安危)。
32. 又不應於前,身現疲勞相,屈指節作聲,倚柱及牆壁。
又不應該在上師面前,身體現出一副疲倦、勞累、有氣無力的樣子。亦不
應做屈手指之指節發出響聲等小動作,身體也不可倚靠柱子、牆壁。
(按:因為這些動作,都是沒有莊嚴自己的身體和表現出身體上、工作上
的壓力及內心的煩惱,使上師對自己有操掛之心;試想想,上師是慈悲
的,上師一定擔心的。自己私人之事若令上師憂心忡忡,自己如何有功
德!)
33. 或浣衣濯足,及澡浴等事,先白師令知,所作無令見。
(浣:音碗;譯洗之意。 濯:音鑿,譯洗滌之意。)
弟子欲洗衣、洗足或是洗澡時,必先敬告上師,作這些事情的時候,勿令
上師看見。
(按:此頌意在使上師知道弟子的情況,互相溝通明白,從而上師不會因
有事要弟子處理,而當刻不見了弟子,呼喚甚至出外找尋,卻見弟子在洗
衣、洗足、洗澡等,令上師白走一趟,浪費了上師的寶貴修行時間,徒增
自己的孽障。)
34. 又復於師名,不應輒稱舉,設有固問者,當示之一字。
(固問:即堅決要問。)
對於上師的名字,弟子不得隨意呼叫;假設有人堅持要詢問上師的名字,
就告訴其中一個字(法號上一個字或俗家姓名一個字)。
35. 師或令幹集,當伺其遣使,於彼所作事,憶持常不忘。
上師或許指示弟子去辦事,應當隨時聽候上師之差遣;上師交代、囑咐的
事,要常牢記在心,念念不忘,直到完成為止。
36. 或笑嗽伸欠,則以手遮口,若有事啟聞,當曲躬軟語。
弟子於上師前,凡是想笑、咳嗽、伸懶腰、打呵欠,則要用手遮口;若有
要請示,必須恭敬地躬身,柔聲細語稟告。
37. 若在家女子,淨心來聽法,合掌俱威儀,專視於師面。
若果有在家的女性弟子,以清淨心來聽法、求法,要雙手合十,禮儀端
莊,在上師面前要專注聆聽,不要眼神不定,左顧右盼。
(按:若凝視上師的面孔太久,亦是不禮貌的。)
38. 聞已當奉持,捨離於嬌慢,常如初適嫁,低顏甚慚赧。
(嬌:嬌縱,嬌生慣養。 赧:音難;譯因害羞、慚愧而臉紅,難為情樣子
之意。)
聽聞開示後,應當奉行、修持,要捨棄、離開以往嬌縱、我慢的心態;常
常好像剛剛出嫁時,低著頭,很慚愧、害羞的模樣。
39. 於彼嚴身具,無復生愛樂,與善非相應,皆思維遠離。
對於裝飾身相美好的一切飾物,不再生起貪戀眷愛和喜樂的心;凡所有與
善法(即佛陀教法)不相應、背道而馳之事物,都應思維遠離。
40. 常慕於師德,不應窺小過,隨順獲成就,求過當自損。
常常仰慕上師的德行,進而效之,不應該窺視、窺伺上師微細過失而生起
不正念地擴大渲染,自己內心或令到同門內心有了輕慢心,害了自己,害
了別人修行學法不成而退了道心;跟隨、順著上師的指示、法門、口訣,
開示去修行、辦事,才能獲得相應成就,尋求上師的過錯,或者對上師要
求過分了,祇有招致自己的損失。
41. 說法度弟子,曼茶羅護摩,城邑同師居,無旨不應作。
所有開示、弘法度眾生,以及建立壇城、進行護摩法(火供法),祇要是
上師同一個城市居住,若沒有上師的法旨,就不應該做。
(按:古代的時候,若是弟子與上師同住一城市,弟子要辦理這些事情,
因路途不遠,便要向上師取得批准才可以做,如此才不致產生違緣障礙。
若弟子與上師不是同住一城市,而是不同的省份,要得到上師的批准才可
做時,可能已經發生事了,或無法進行了,所以不住同一城市的話,弟子
可以自己拿主意去做,事後當然亦要向上師報告。但現在的科技世界來
說,同或不同一城市居住已不是一個問題,要向上師請示,打一通電話就
知道能否獲得批准了!)
42. 或說法所得,淨施諸財物,悉以奉其師,隨得而可用。
上師的弟子說法所得到的,是信眾以清淨心布施的金錢、物品等,必須全
數奉獻上師,隨著上師的支配、賜予自己,才可以使用。
(按:通常上師會慈悲納受一部分,作為增加弟子修行上的福田,而其餘
則賜予弟子,看其如何智慧地使用於利生事業上。)
43. 同學及法裔,不應為弟子,亦不於師前,受承事禮敬。
同門師兄弟及師伯師叔的弟子,不應該收為弟子,這樣傳承法統才不會紊
亂;亦不可在自己上師的面前,接受供養、侍奉、禮拜、頂禮。
(按:有智慧的弟子,是會制止自己的弟子在自己上師面前有這些舉動,
因為這是在自己上師面前表現極度之我慢心。)
44. 若以物上師,二手持奉獻,師或有所施,當恭敬頂受。
若是弟子有物供予上師,必須雙手拿著恭敬呈獻;如上師有所惠賜,應當
恭敬地用雙手在頭頂上領受。
45. 自專修正行,常憶持不忘,他或非律儀,愛語相教示。
弟子專心修正行的時候,應對上師所教授的或指定的法本奉為標準、規
範,時時刻刻憶念不忘記;如見其他金剛師兄弟因一時無明,對上師不符
合戒律和禮儀,應發慈悲愛護之心,互相以柔言規勸,使其重拾尊師態
度,繼續得到傳承的加持。
46. 若師所教敕,或病緣不作,當作禮諮陳,斯則無其咎。
(敕:頒發的命令。)
若是上師的教導、訓示、辦事,要一一切實遵照執行,或許因病而無法順
利成辦;必須向上師作禮(因病而無頂禮),婉轉陳述解釋,如此才沒有

患。
47. 常令師歡喜,離諸煩惱事,常勤而行之,恐繁故不述。
一切所作所為,必須常使上師歡喜,所有一切足以使上師煩惱的事(尤其
是世俗上、生活上的煩惱),要盡力替上師解決,替上師遠離這些事情;
時常勤奮地來進行侍奉上師,事師之方法,其細節條目非常繁多,為免令
人望之感覺繁複,在此不再進一步列出。
(按:上師若有任何世俗上、生活上的煩惱,都是弟子們的恥辱,代表承
事未得圓滿處。平常心來說,做兒子的怎忍父親露宿街頭,三餐不繼?
然如此,外人必說做兒子的祇顧自己享樂,沒有盡孝道。我們須知上師
無上福田,今田中所植,枯槁荒廢,其罪捨我其誰?)
48. 彼金剛如來,親如是宣說,及餘教所明,依師獲成就。
這是密教教主金剛如來親口宣說的,以及顯教也有說明,總而言之,必須
依止金剛上師才能獲得究竟智與無上成就。
49. 若弟子清淨,皈依三寶已,當付事師法,先令熟諷誦。
若弟子以清淨心來求法,進行皈依儀式後,就要交付「事師法五十頌」,
先令其熟讀、背誦。
(按:若弟子能了義「事師法」,學法基礎自然穩固,不容易犯錯,孽障
沒有增加而功德累積,將來一定有成就。)
50. 次授祕密教,使成正法器,根本十四墮,同應善誦持。
弟子熟讀並能背誦「事師法五十頌」後,上師跟著便可傳授密法,使其成
為正法之器皿,弟子可盛載上師的珠璣法露;至於密宗根本十四墮之戒
律,上師亦應教授,令其善於背誦、受持。
 
如是事師五十頌,能利無餘弟子眾。
以我所集斯善因,願諸眾生速成佛。

以上事師法五十頌,能使所有佛弟子(不論顯教或密教)均得到法益,以我(馬
鳴菩薩)所集錄頌文的善因,回向給所有眾生速得成佛。
(按:此四句為馬鳴菩薩之回向發願文。)
 
密教義理